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检察动态 - 通知公告

苍委〔2014〕25号中共苍溪县委 苍溪县人民政府关于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统领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4-10-31  来源:    点击量:2121  
分享:

中共苍溪县委  苍溪县人民政府

关于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统领

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2014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县农业劳动人口减少、农业综合成本上升、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缓慢等严峻形势,结合我县区位优势逐步改善、扶贫开发攻坚推进、清洁能源加快转化等有利条件,现就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统领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为核心目标,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目标任务

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达到2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7370元;完成脱贫解困1.65万人。

三、工作措施

(一)着力分类推进,扩大农村产权改革

1.深入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统筹农村各类产权多权同确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力争今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完成歧坪等4个增减挂钩项目,启动元坝、永宁2个增减挂钩项目,完善增值收益返还机制,规范节余指标使用。按照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簿证、统一登记信息平台要求,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2.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立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按照六统一模式和七有两上墙标准,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各村设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信息员。整合新农通、互联网,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信息网上发布、网上交易。建立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仲裁机构,加强产权纠纷调解制度建设。

3.探索农民财产权实现形式。抓住我县被列为全省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试点县机遇,盘活农村各类产权,通过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担保等方式,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引导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抵押担保等中介组织,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试点,探索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组织,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着力培育带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鼓励农民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和实施,推动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业主大户,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和业主大户创建活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力度,加强认定管理,给予政策扶持。创新利益联结方式,按照市场运作、自主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业主大户)+农户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模式,采取股份合作、订单种养、保底分红、二次返利、一地二主等新型利益联结方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引组织、组织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实行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建设核心示范园、养殖小区或种畜场,推行三包四统一服务(包技术培训、包果品销售、包药械供应,品种统一、病虫统防、物资统配、鲜果统购,关键技术上门服务)等模式,拓展果(菜)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带动千家万户的生态庭园和适度规模养殖户参与基地建设,使小庭园融入大市场。

2.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创新农村生产合作规模经营模式,推行以农业产业链条为纽带的生产合作模式,通过产业链条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组织起来,强化龙头带动和基地连接作用,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行农户资产股份合作经营,在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面股份合作,引导农民组织成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农业生产的公司化经营,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

3.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扶持发展壮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4.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体要求,突出经营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着力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加快基层社改组改造,打破传统建制模式,大力实施开放办社,基本建成示范基层社7个以上。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进乡镇供销分社恢复建设试点。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升级改造农资农家店280个、日用消费品便民店90个。完善以县级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村加盟店为基础的农资连锁配送体系,搭建上联厂商保货源、下设网点进乡村、连锁配送到农家的农资供应服务平台。

(三)着力增产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强化粮食生产基础地位。坚持三划定一完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原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持县域耕地面积和质量稳定。继续实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和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个、高标准良田2.5万亩。抓好粮油高产示范创建、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丰产示范工程建设,沿国道212线、石(门)龙(王)线连片打造2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沿彭(店)龙(洞)线连片打造2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带,沿苍剑线、云峰、元坝连片打造2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展示带。积极探索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继续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2.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水平。巩固提升“1+3”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开展苍溪红心猕猴桃质量安全年活动,加强低产园的全面升级改造,新植猕猴桃6万亩(标准化基地2万亩,加工猕猴桃基地4万亩),每个基地乡镇打造1—2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猕猴桃特色产业园。深入开展苍溪梨新品种研发推广,在基地乡镇建梨优质高产精品园,提高苍溪梨品质,创建苍溪雪梨为中国驰名商标,改造提升梨园2万亩,推广梨芋套作1.6万亩。着力稳生猪、攻禽兔、上牛羊,大力推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沿大(坪)金(山)岳(东)文(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畜牧产业园区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1个,启动天兆2000头原种猪场建设;实现出栏生猪100万头、出栏土鸡450万只、存栏毛兔457万只、出栏肉兔50万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启动四川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新建星级农家乐100家、星级乡村酒店1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重点打造金兰乡村旅游文化园。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实施岳(东)文(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项目,基本建成大(坪)金(山)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提升金兰、玉红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提高园区建管水平和效益。

3.夯实农业现代化支撑条件。坚持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抓好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乐园水库建设。实施歧坪、漓江、东溪、石灶4个乡镇防洪堤工程,抓好新一轮小农水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新解决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县城备用水源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启动亭子口库区水产生态养殖工程。加快推进彭店等7个土地整理项目和2013年洪灾水毁耕地复垦项目,启动河地等5个社会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坚持重养优建、以养促建理念,按照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新思路,加快乡镇联网路、通村公路建设,建成乡联网路52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力争实现通村通畅率100%。加强机耕道、田间作业道及农户便民路建设,新建、改建机耕道700公里,硬化70公里,继续开展农村客运班线延伸至村试点工作,构建便民交通网络。巩固提升公路岁修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推广新型农机具1万台(套),实现机插秧5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5%创建成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4.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投入品监管网络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和追溯力度,构建涵盖生产、收储、运输的监测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防控和无公害化生产,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四)着力统筹协调,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1.连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围绕一带两翼一区县域新村总体布局,巩固提升永(宁)五(龙)示范片,重点打造大(坪)金(山)示范片,大力推进岳(东)文(昌)示范片建设。

2.梯次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统揽,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先行、因地制宜、农民主体、整体推进的原则,统筹特色产业发展、新村聚居点建设、综合体建设、旧村落改造和村庄院落居民保护,结合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新启动建设市级生态小康新村49个、新村聚居点18个、市级幸福美丽新村10个、低碳新农村综合体1个、县级生态小康新村26个,在传统村庄院落居民保护的基础上,规范川北生态农居风貌打造,建成生态家园户1万户

3.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以村级活动场所为载体,配套完善“1+X”模式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整合农村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深入拓展感恩文化、生态庭院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适龄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善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受灾群众生活补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学生、空巢老人关爱制度,扩大农村保障覆盖面。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利平等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5.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低碳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全国天保工程第二期工程示范点为契机,加强天保公益林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营(造)林3亩以上,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节能灯等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使用,新(改)建沼气1850口,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着力增收减贫,开展连片扶贫攻坚

1.落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支持、社会帮扶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我县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实施整村推进新村扶贫13个村,实现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确保脱贫解困年度目标实现。完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新(观)龙(王)(雍)河连片扶贫开发建设和洪灾灾区财政扶贫任务。

2.创新扶贫攻坚机制。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以县为单位,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办法,完善金融支持扶贫攻坚制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攻坚,做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和双联工作。

3.加大边远乡镇和移民库区扶贫力度。坚持把边远乡镇和移民库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科学编制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扶贫规划,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深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逐步改善边远贫困乡镇、村组生产生活条件。

(六)着力管理创新,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1.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党建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2.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开展村民自治示范创建,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大喇叭建设、农信通和新型农村智慧社区建设,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工作督导,强化统筹协调,凝心聚力,攻坚奋进,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中共苍溪县委   苍溪县人民政府

2014328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苍溪县陵江镇解放路东段94号      电话:0839-5222361

COPYRIGHT 2019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民检察院 ALLRIGHT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070号       蜀ICP备12028065号-1      技术支持:程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