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农〔2014〕90号 签发人:向剑、王仁祥
苍溪县农业局 苍溪县财政局
关于报送《苍溪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实施方案》的报告
广元市农业局:
为切实开展好我县耕地质量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稳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6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农办农[2014]39号和《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4年四川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农业〔2014〕135号)精神,我县制定了《苍溪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现呈报于后,请予审核,并转呈省农业厅、省财政厅。
特此报告
苍溪县农业局 苍溪县财政局
2014年9月19日
苍溪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实 施 方 案
苍溪县地处川北山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总耕地面积5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土占28万亩,占耕地总量的54.9%。人均耕地少、耕地地力差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深入开展我县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工作,稳步推进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推广,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6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农办农[2014]39号和《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4年四川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农业〔2014〕135号)文件要求以及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自2009年以来,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重点,以实施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为手段,以推动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为目标,引导农民推广应用培肥地力措施,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探索秸秆还田和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73.71万亩次(其中:2009年13.58万亩,2010年12.55万亩、2011年16.35万亩、2012年14.56万亩、2013年16.67万亩),探索推广了两季田双免耕全覆盖、两季田小春免耕覆盖、旱地大春免耕覆盖及果园秸秆覆盖四种技术模式,共发放腐熟剂1474.23吨(其中:2009年271.65吨,2010年250.98吨、2011年327吨、2012年291.26吨、2013年333.34吨),开展肥效对比试验25个(每年5个),建立肥力监测点5个,培训乡、村、组干部及重点农户1.85万余人次。该项目使用中央专项资金820万元(其中:2009年160万元,2010年160万元、2011年200万元、2012年150万元、2013年150万元),地方配方资金16.5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测算,项目区人均增加纯收入220元,土壤有机质提升0.1-0.3个百分点,耕地地力提升0.5-1个百分点。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以解决当前农业资源与生态突出问题为目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土壤酸化改良等农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围绕我县近年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国土土地整理项目区、农发土地整理项目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和大中型水库灌区的粮油主产区以及G212线、苍-巴线、苍-剑线沿线为重点进行实施,通过采取物化补助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农业生产者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2014年主推稻田秸秆还田综合技术2.4万亩(其中:建免耕秸秆覆盖栽培集中示范片1万亩,果园秸秆覆盖栽培示范片0.1万亩);配套推广果园绿肥种植技术0.3万亩、旱地预留行种植绿肥技术0.1万亩(其中:各建集中示范片0.1万亩);稻田增施有机肥0.2万亩(其中:建集中示范片0.1万亩);选择不同类型技术建立效果监测点6个(其中: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监测点3个、果园秸秆覆盖栽培监测点1个、绿肥种植技术监测点1个、增施有机肥技术1个),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定点观测技术应用效果、记录相关数据;培训乡镇农技人员200人次,村级农民技术员、专合组织技术员、种植大户等500人次,为1.5万户农户提供稻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服务。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水稻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10%以上,杜绝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提高,耕地地力稳定提升,有机质提升0.1-0.2个百分点,耕地地力提升0.3-0.5个百分点,耕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四、实施范围及规模
我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规划在南渝高速、国道212线、苍巴线、苍剑线和白雍线沿线的白桥镇等19个乡镇、55个村,实施面积3万亩。其中:白桥镇、禅林乡、八庙镇(共计14个村),建小麦、油菜免耕秸秆腐熟覆盖栽培万亩示范片一个(白桥镇白桥、龙门、白水、柏林、龙水村共计5000亩,禅林乡鹤鸣、前力、松林、卧云、大碧村共计3000亩,八庙镇青春、举台、涧溪、郁家沟村共计2000亩),示范片内建效果监测点3个(白桥镇龙门村1个,禅林乡松林村1个,八庙镇青春村1个);在陵江镇、云峰镇、鸳溪镇、歧坪镇、浙水乡(共计17个村)整村推进小麦、油菜免耕秸秆腐熟覆盖栽培,建设规模1万亩(陵江镇金陵、镇水、回水村共计3000亩,云峰镇韩家坪、陈石、界牌、北门村共计2000亩,鸳溪镇古楼、龙回、公岭村共计2000亩,歧坪镇三江、杨家桥、彭家梁、五一村共计2000亩,浙水乡大湾、四坪、梁山村共计1000亩);文昌镇、运山镇、东溪镇、桥溪乡(共计13个村)整村推进果园秸秆覆盖栽培,建设规模0.4万亩(文昌镇刘家、得胜、桥河村共计1000亩,运山镇文庙、双牌村共计1000亩,东溪镇八字、双田、大石、康寨村共计1000亩,桥溪柏垭、蟠龙、金龙、尖山村共计1000亩),在运山镇建1000亩果园秸秆覆盖栽培示范片一个,文庙村建效果监测点1个;白鹤乡、岳东镇、河地乡(共计6个村)整村推进果园绿肥种植技术,建设规模0.3万亩(白鹤乡柳池村1000亩,岳东镇药柏村、云寨村、三塘村、华光村,河地乡地干村共计2000亩),在岳东镇药柏村、云寨村,河地乡地干村建1000亩示范片一个,地干村建效果监测点1个;东青镇(东光、东高村)整村推进旱地预留行绿肥种植1000亩;石门乡、元坝镇、中土乡(共计5个村)整村推进增施有机肥技术,建设规模0.2万亩(石门乡龙水、中梁、七星村1000亩,元坝镇峨溪村500亩,中土乡裕兴村500亩),石门乡建1000亩示范片,龙水村建效果监测点1个。
五、技术推广模式
(一)免耕秸秆腐熟覆盖技术模式
我县重点推广免耕秸秆腐熟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在水稻收后,将本田稻草均匀堆于田中,同时施入秸秆腐熟剂。通过水稻收获至小春播种近50天高温高湿阶段和腐熟剂的作用,堆放在田中的稻草已基本腐烂,能充分发挥腐熟剂的腐熟作用。油菜移栽和小麦播种前5-7天施用除草剂。在小麦播种时,将肥料和种子定量均匀撒在田中,播种期较习惯播种法提早2-3天,播种量较习惯法增加5%左右,播种后将堆放在田中的稻草撒开盖种盖肥;油菜栽植采用稻草覆盖后移栽。
(二)果园秸秆腐熟覆盖栽培技术模式
秋冬季将玉米和水稻秸秆堆于田中,同时施入秸秆腐熟剂,在猕猴桃、雪梨采收后,结合修剪,将腐熟的秸秆均匀覆盖在果园表层;夏季将小麦秸秆堆于田中,同时施入秸秆腐熟剂,30天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果园表层。
(三)果园绿肥种植技术模式
秋冬季在猕猴桃园空行中种植苜蓿、箭筈豌豆、蚕豆等绿肥,开春后将绿肥直接翻耕入园;春夏季在果园空行种植两季大豆将大豆作绿肥不采收,直接翻耕入园。
(四)旱地绿肥种植技术模式
秋冬季在小麦预留行种植箭筈豌豆、蚕豆等绿肥作物,开春后将绿肥作物翻耕入地,种植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大豆等绿肥作物。
(五)稻田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
在减少稻田常规施肥水平10%的基础上,亩增施有机肥70公斤。
六、建设内容与工作要点
(一)稻田秸秆还田综合技术示范片建设
1、万亩免耕秸秆腐熟覆盖技术示范片建设。选择免耕秸秆覆盖栽培基础较好的白桥镇、禅林乡、八庙镇集中连片建设1万亩示范片(白桥镇5000亩,禅林乡3000亩,八庙镇2000亩)。在水稻收后,通过宣传、培训,发动示范片内农户及专合组织将本田稻草均匀堆于田中,同时按2公斤/亩的腐熟剂用量补助到农户和专合组织,培训指导农户和专合组织将腐熟剂分层施入秸秆中,待堆放在田中的稻草基本腐烂时,用于小麦播种后和油菜移栽前稻田覆盖。
2、免耕秸秆腐熟覆盖技术整村推进展示片建设。选择在陵江镇、云峰镇、鸳溪镇、歧坪镇、浙水乡整村推进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其中陵江镇整村推进建设3000亩,云峰镇整村推进建设2000亩,鸳溪镇整村推进建设2000亩,歧坪镇整村推进建设2000亩,浙水乡整村推进建设1000亩。 通过宣传、培训,发动展示片内农户在水稻收后将本田稻草均匀堆于田中,同时按2公斤/亩的腐熟剂用量补助到农户,培训指导农户将腐熟剂分层施入秸秆中,待堆放在田中的稻草基本腐烂时,用于小麦播种后和油菜移栽前稻田覆盖。
(二)果园秸秆腐熟覆盖技术示范片建设
选择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文昌镇、运山镇、东溪镇、桥溪乡整村推进果园秸秆覆盖栽培,每个乡镇建设1000亩示范片,其中运山镇梨园覆盖栽培1000亩为核心示范片。示范片分秋冬季和夏季覆盖两种类型,秋冬季将玉米和水稻秸秆堆于田中,同时按2公斤/亩腐熟剂补助到户,培训指导农户分层施入秸秆腐熟剂,在猕猴桃、雪梨采收后,结合修剪,将腐熟的秸秆均匀覆盖在果园表层;夏季将小麦秸秆堆于田中,同时按2公斤/亩腐熟剂补助到户,培训指导农户分层施入秸秆腐熟剂,约30天左右,将秸秆均匀覆盖在果园表层。
(三)果园绿肥种植技术示范片建设
选择在白鹤乡、岳东镇、河地乡近两年新植的猕猴桃果园中种植绿肥,整村推进集中示范种植3000亩,其中以岳东镇、河地乡为核心示范片,亩补肋不超过15元的绿肥种子。种植模式分秋冬季和春夏季两种类型,秋冬季在猕猴桃园空行中种植箭筈豌豆、蚕豆等绿肥,开春后将绿肥直接翻耕入园;春夏季在果园空行种植大豆将大豆作绿肥不采收,直接翻耕入园。
(四)旱地绿肥种植技术示范片建设
选择旱地改制较好的东青镇整村推进集中示范旱地预留行种植绿肥技术示范片1000亩,亩补肋不超过15元的绿肥种子。种植模式分秋冬季和春夏季两种类型,秋冬季在小麦预留行(双6尺)种植箭筈豌豆、蚕豆等绿肥作物,开春后将绿肥作物翻耕入地,种植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大豆等绿肥作物,在豆采收后,将茎叶翻耕入地。
(五)稻田增施有机肥示范片建设
选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城的石门乡、元坝镇、中土乡整村推进集中示范稻田增施有机肥示范片2000亩,其中:石门乡建核心示范片1000亩,元坝镇、中土乡各建500亩示范片,亩补助不超过50元的有机肥,在减少稻田常规施肥水平10%的基础上,亩增施有机肥70公斤。
(六)物资补助全部实行政府采购。示范片建设所补助的物资腐熟剂、绿肥种子、有机肥等,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程序和省农业厅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用的原则实行物资统一集中采购,选择企业信誉好、价格合理、质量过硬、符合技术要求、适宜本项目区使用产品,与供货企业签订供货及相关服务合同,并对所采购物资进行抽样检测和封存样品备查,并将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报省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备案。
(七)物资补助发放。在项目实施范围内,根据采购合同规定的产品发放办法,向实施项目的农户和专合组织发放秸秆腐熟剂,乡镇农技站对补助到农户的补助物资进行核实、发放、以村登记造册,建立项目档案,并以村为单位实行公示,公示以照片的形式存档,对补助到专合组织的物资专合组织需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土地流转证明材料,按实际流转面积补助物资。
(八)建立效果监测点及试验示范。
项目区共建效果监测点6个,其中:一是在万亩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示范片内建3个效果监测点(白桥镇龙门村、禅林乡松林村、八庙镇青春村各建1个);二是在千亩果园覆盖栽培示范片运山镇文庙村建1个效果监测点;三是在千亩果园种植绿肥技术示范片白鹤乡柳池村建1个效果监测点;四是在千亩稻田增施有机肥示范片石门乡七星村建1个效果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田块,在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实施后分别进行田间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化验分析,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内布置农作物种植效果对比试验1个,通过土壤化验分析及对农作物试验分析数据,对监测点效果进行分析评估,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分析评估报告。
(九)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服务。一是编制购买计划。除去万亩示范片和4个千亩示范片建设外,其余1.6万亩的农户培训、技术指导、秸秆还田等服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购买。购买计划明确承接主体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服务具体任务及要求,服务补助标准等。二是公开购买信息,在苍溪县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购买计划。三是选择购买方式。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通过公开竞争,确定8-10个社会专业服务组织作为项目承接主体。四是签订购买合同,明确承接主体后,及时签订购买合同,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并将购买合同报县财政部门备案,严格按照合同支付资金。五是加强购买监督。监督承接主体严格执行合同,按时完成合同任务,保障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加强对服务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对服务效果的检查验收。
(五)宣传培训。在万亩示范片和4个千亩开展科技下乡、横幅、录像、广播、电视、现场讲解咨询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专题、专刊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技术部门和农民参与积极性。采取广播、电视、现场会、专题集训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训乡镇、村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区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全面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七、补贴对象和标准
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补贴对象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户。补助方式包括物化补助和购买服务两种方式,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模式每亩补助30元(其中秸秆腐熟剂补贴标准不超过12元/亩);绿肥种植技术每亩补助不超过15元;增施有机肥技术每亩补助不超过50元;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服务21.4万元;核心示范片技术示范、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14.8万元。
八、时间安排
1、2014年9月,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调查准备,宣传动员;
2、2014年10-11月,物化补助产品采购,产品质量抽检,开发放物化补贴物资,开展产品施用技术培训,布置田间效果监测点及对比试验田,采集效果监测点土壤样品。
3、2014年11-12月,向社公开购买服务,落实服务任务;4、2015年1月-2015年6月,项目实施指导、监测及试,验各阶段观察,宣传培训,项目实施后样品分析化验;
5、2015年7-8月,对经试验取样分析,效果监测数据分析,效果评价填报管理系统数据;
6、2015年9月,数据分析,资料整理,总结自查,迎接部、省验收。
九、资金使用计划
2014年国家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中央补助资金90万元,使用计划如下:
一、物化补助44.8万元,采购腐熟剂(2.4万亩、12元/亩),使用资金28.8万元;采购绿肥种子(0.4万亩、15元/亩),使用资金6万元;采购有机肥(0.2万亩、50元/亩),使用资金10万元。
二、效果监测点12万元。其中:建6个效果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取土样20个,共计120个,使用资金6万元;建6个田间效果对比试验,每个试验5000元,使用资金3万元;效果监测点及对比试验人员交通及差旅费3万元
三、购买服务18.4万元,用于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培训指导农户正确使用腐熟剂、培训指导农户及早进行秸秆还田等服务。
四、宣传培训14.8万元,用于宣传标识标牌、技术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等。其中:标识标牌4万元、核心示范片技术示范及专业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等培训7万元、项目宣传、影象资料、项目评估、项目技术资料等费2.5万元,检查验收1.3万元。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溪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安宗明同志任组长,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全县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县农业局也成立苍溪县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农业局局长向剑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彭荣、县土肥站站长邱明强同志任副组长,县土肥站、县农技站、县农能办、县植保站及局科教站相关同志为成员,负责对全县项目实施乡镇干部和重点村村组干部及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县领导小组和农业局实施小组根据领导人员变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各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组建技术服务队伍,负责本乡镇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提供技术服务。
(二)严格项目合同管理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选择适宜我县使用的腐熟剂产品,与供货企业签订供货及相关技术服务合同,严格合同管理。同时,县农业局要与各相关乡镇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做到任务分解落实、技术服务到位、项目推广有序、目标奖惩逗硬。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省、市要求,强化项目资金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范围使用资金,加强资金拨付和使用的追踪检查与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确保腐熟剂采购、发放及对比试验、宣传培训和项目验收等工作,加强项目预算和财务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附表:
1.苍溪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基本情况表
2.苍溪县201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任务与资金补助情况表
附表1: 地址:苍溪县陵江镇解放路东段94号 电话:0839-5222361 COPYRIGHT 2019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民检察院 ALL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