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支持检察工作,更好地监督、评判检察工作,同时促进我们找准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的方向,广元市人民检察院切实把执法亲和力公信力建设作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大力推进执法深度公开,倒逼队伍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一、打造“两平台”,运用新兴媒体助力公开。一是开通检察门户网站。2012年11月底,正式开通了广元市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实现了与高检院、市级院和区县院链接,同时实现了与广元新闻网有效链接,形成检察工作宣传的整体合力。网站设置了检察动态、检务公开、队伍建设、创先争优等栏目,开通了检察长信箱,实行检察长网上受理信访举报,现已办结59件,发布各类检察工作信息280余条,目前网站浏览量达11万余人次,日平均点击量300余次。根据执法深度公开要求,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增加了在网服务功能,增设了律师预约、在线咨询、网上举报栏目,切实增强与网友的交流。增加了检察新闻、检察文化、检察视频窗口,丰富检察公开的内容,切实增强网友的阅读兴趣。在门户网站增设检察微博链接窗口,实现功能整合。二是开通检察政务微博。2013年2月,分别在新浪和腾讯认证了广元检察官方微博,以更便捷的方式向广大网友同步通报检察工作、发布检察动态、告知重大工作部署,让人民群众了解广元检察工作,通过更真实的语言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更有效的途径为人民群众服务。截至目前,共有微博粉丝4999人,在腾讯发布微博125条,在新浪发布微博116条,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达3.5万次。如,今年4月开展的“民行检察,与民同行”检察宣传周活动,6月开展的“法治基层行”活动,通过微博提前告知宣传时间、地点和内容,并同步报道活动情况,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阅读量高达3万人次。
二、推进“三拓展”,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公开。一是拓展公开内容。坚持“依法、全面、及时、规范”和“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将检察职能、执法办案规定、检察工作流程、部门岗位要求在大厅和网上公布,将检务公开延伸到检察执法办案过程,明确公开内容和责任主体,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案过程、执法结果向社会公开。开展释法说理和公开听证,对重要工作报告、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二是拓展公开途径。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断拓展公开的形式和途径。举办反腐败检察开放日活动,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组织侦监、公诉、民行、控申等部门在广元城区开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民行检察,与民同行”主题举报宣传周活动;邀请市电视台 、知名律师等开展“送法律进监区”专题活动,免费为在押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参与对全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反贪、反渎执法办案活动的检查;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公开针对性。三是拓展公开深度和广度。现已确定青川县院先行试点,根据青川院试点情况全市检察机关推行。在门户网站公布案件诉讼进度、法律文书;向特定人员适当公开案件审讯、讨论过程和证据材料;邀请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作为第三方参与不立案、不起诉、不抗诉等案件的公开审查和公开答复。9月10日,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作为第三方参与卢刚劳动争议纠纷申诉不立案公开听证,答复当事人,有效纾解了当事人的积怨。
三、加强“三联系”,强化监督制约规范公开。 一是进一步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对代表联络工作进行了分工,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建立手机短信,编发联络专刊,加强与代表的经常性联系。要求各分管领导、各内设机构与所联系的人大代表每年开展联络活动不少于1次,各县区院检察长与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每年开展联络活动不少于3次。全市两级检察院在4月份开展集中走访人大代表活动,登门走访人大代表157名,其中省人大代表11人,市人大代表146人。高度重视代表委员意见办理。对代表委员“两会”期间和日常工作意见建议认真梳理、细化,上报党组会议研究后,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回复给提出建议的代表委员。二是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的沟通联络。编辑《人民监督员工作手册》、《人民监督工作专刊》,邀请参加全市检察长工作会2次,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7次,参与涉检信访案件办理等重大检务活动9次,对应当提交监督的20件案件全部提交监督。三是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把案件管理大厅、控申接待窗口和派出检察室建设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落实下访、巡访、联合接访,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民工法律维权、刑事被害人救助、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检务基层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检察机关究竟是干什么的,在职责范围内能为群众做什么,实现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万源新区翠云路电话:0839-3223805
COPYRIGHT 2025 广元市人民检察院 ALLRIGHT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070号
蜀ICP备12028065号-1
![]() |
微信公众号(scgyjcy01) |